:::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4-10-07 | 點閱數: 1001

初虧偏食階段: 17 時 15 分月球的東側接觸地球本影,這個時間點稱為「初虧」,月面東側開始有缺角,之後所見為有缺角的偏食月面,缺角隨時間逐漸向月面的西至西北側擴大。

食既至生光的全食階段: 18 時 25 分整個月球進入了地球本影,月面全食開始,這個時間點稱為「食既」。 此後的月面雖然全部隱沒在地球本影之內,但月面並不會完全看不見,而是呈現暗淡的紅銅色; 18 時 55 分「食甚」,是月球最深入地影的時候,最大食分 1.172 ;全食現象一直維持到 19 時 25 分月球開始離開地球本影為止,這個時間點稱為「生光」,全食過程歷時將近 60 分鐘。

偏食復圓階段: 19 時 25 分月面的北偏東側逐漸離開地球本影,離開本影的月面部分被陽光照射而變亮,形成月面有缺角的偏食現象;照亮的月面隨時間向西南側擴大,於 20 時 35 分月球全部離開地球本影後,月面恢復圓盤狀,這個時間點稱為「復圓」。

半影食結束:復圓後的月面因部分的直射光仍被地球遮住,因此所見月面還是稍呈黯淡,尤其最晚離開本影的西南側,明暗對比最為明顯 ; 21 時 35 分,月球完全脫離地球的半影區而結束本次的月食(半影食終),全部過程歷時 5 個小時又 21 分鐘。

氣象局說,這次是台灣自 2011 年 12 月 10 日以來再次可見完整的月面全食過程。臺灣在 2014 年 4 月 15 日那次月全食發生時,因全食階段月亮尚未升起,月亮升起後已是最後的半影月食階段,沒能看到月面全食過程。

 

本次月食發生時,全食的過程發生在 18 時 25 分到 19 時 25 分之間,對台灣民眾而言,正好是下班下課後的時段,適合民眾闔家觀賞,共體大自然的奧妙。尤其月食時月面的仰角不高,喜好攝影的民眾,容易搭配合適的地景,拍攝美麗的月食影像。

本次月食發生於月球過近地點(10 月 6 日 17:39)之後兩天,因此月食時所見月面較大,視直徑 32.7 角分,比 4 月 15 日的月全食的月面視直徑大 5.3%。

另外,本次月食發生時,可同時留意另外兩個天文現象,天王星衝:本次月食發生時,天王星剛好就在月亮附近,喜愛觀看的民眾可利用望遠鏡順便放大觀看這個遙遠的太陽系家族成員。天王星一直到 1781 年才由英國天文學家 William Herschel 所發現,目前在雙魚座內, 10 月 8 日 4 時 58 分(台灣時間)剛好位於衝的位置,視直徑 3.7 角秒,視星等+5.7 ,用眼睛直接裸視不易見到,若是用高倍率天文望遠鏡觀看(放大 100 倍以上),可隱約見其呈青綠色的小盤面外貌。

天龍座流星雨: 2014 年天龍座流星雨的極大期預估發生於 10 月 8 日 23 時至 10 月 9 日上午 7 時 30 分之間(台灣時間),輻射點於 10 月 8 日入夜後位於北方仰角約 55 度處,午夜過後自北北西方沒入地平。雖然這次月食的過程是在預估的極大期之前,不過流星的出現是隨機的,縱然出現的機率不高,但在 8 日晚間欣賞月全食之餘,幸運的話還是有機會看到天龍座流星伴隨著出現。

2014 年 4 月 15 日、 10 月 8 日、 2015 年 4 月 4 日及 9 月 28 日連續發生 4 次月全食, 10 月 8 日是這個組合序列中的第 2 個月全食。氣象局指出,每世紀平均會發生 241.28 次月食現象, 21 世紀計會發生 228 次,其中有 85 次「月全食」, 57 次「月偏食」及 86 次「半影月食」。 2014 年 10 月 8 日是本世紀第 33 次月食(全食第 13 次)。台灣上次可見的月全食發生於 2011 年 12 月 10 日。下次月全食將發生於 2015 年 4 月 4 日(台灣可見)。 未來台灣可見的月全食: 1. 2015/04/04 2. 2018/01/31 3. 2018/07/28 4. 2021/05/26 5. 2022/11/08 6. 2025/09/07 7. 2026/03/03 8. 202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