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21-01-08 | 點閱數: 3122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2021-01-08 訊

2020 地球自轉速度是 50 年來最快的一年

 

即使是「時間」也無法倖免於多災多難 2020 年。

行星的自轉始終隨氣壓、風、洋流和核心運動的改變而稍有變化 ,但是這對於國際計時員來說是不方便的,因此,他們使用超精確的原子鐘來計量「世界時」( UTC )。當天文時間(由地球自轉一圈所需的確切時間)偏離世界時超過 0.4 秒時,世界時就會進行調整。


行星的自轉始終隨氣壓,風,洋流和核心運動的改變而稍有變化

行星的自轉始終隨氣壓、風、洋流和核心運動的改變而稍有變化 

到目前為止,在 6 月或 12 月底添加一個「閏秒」( leap second )的所做的這些調整,使天文時間和原子鐘時間恢復一致。

但是,因為從 1960 年代末及 1970 年代初開始有精確的衛星測量,發現地球自轉一直有減緩的趨勢 。因此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 NIST )的數據,自 1972 年以來,科學家平均每 1.5 年增加閏秒 。最後一次是在 2016 年的除夕,在 23 小時 59 分 59 秒時添加了一個額外的閏秒。 

但是, 根據《 Time and Date 》( timeanddate.com ),最近地球自轉的加速使科學家第一次討論負閏秒,可能不再需要增加一秒鐘,而是要減去一秒鐘。

這是因為一天的平均長度為 86,400 秒,但 2021 年的天文時間平均要短 0.05 毫秒。在一年的累積下,這將使世界時的時間上總共提早了 19 毫秒。 

因此,有關閏秒的未來,是否永久終止閏秒,將進行國際討論。

2005 年最短的一天— 7 月 5 日,地球自轉一周比起 86,400 秒加快了 1.0516 毫秒; 2020 年最短的一天是 7 月 19 日,地球自轉一周比 86,400 秒快了 1.4602 毫秒。 
閏秒制度有其優缺點,它們可以確保天文觀測與時鐘時間同步,但是對於某些數據資料和電信基礎結構而言,可能就會產生麻煩。
國際電信聯盟的一些科學家建議讓「天文時間」和「原子鐘時間」之間的時間間隔擴大,直到需要一個「閏」的時間才做調整,以最大限度減少對電信的干擾。(但與此同時,天文學家必須進行自我調整。) 

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系統服務( IERS )負責確定是否需要增加或減去閏秒。(編譯/劉愷俐)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

原文網址:https://www.tam.museum/astronomy/astronomy_detail.php?lang=tw&id=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