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2 月 26 日
宇宙中有些恆星似乎發生了奇怪的變化。它們沒有變成超新星、也沒有變成黑洞,而是悄無聲息地從天空中消失了,天文學家表示,這可能是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宇宙學過程,也可能是「最不可能但最誘人」的外星人訊號。
在數位成像技術出現之前,天文學家拍攝宇宙的工具就跟普通人一樣,都是利用照相底片( photographic plate )。映在底片上的恆星斑點有大有小(看上去大概有點像發霉),而為了將恆星與其他干擾源區隔,天文學家通常會以不同的顏色拍攝多張圖像,聽起來很複雜,但 50 年前,天文學家就是用這種方法對天空中億萬顆恆星進行分類。
如今,高靈敏度望遠鏡上有數位成像、軟體設備等各種尖端科技相輔相成,能在短時間內測出天空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舊有調查資料已經失去價值。過去的照片能提供天體相對運動、重新排列後的外觀變化數據,而 VASCO ( Vanishing and Appearing Sources during a Century of Observations )計畫下的科學家,這幾年一直在比對舊照片與現代調查數據,試圖找出哪些恆星已消失在宇宙一角。
VASCO 團隊取用的照相底片資料來自美國海軍天文台,包含至少 10 億個天體;現代調查數據則取用包含更多天體的泛星計畫( Pan-STARRS )。從概念上講很簡單,研究人員就是識別早期數據中的天體、檢查它們是否也在現代數據中出現,但實際操作時有很多盲點,首先必須確認早期數據中的天體確定是恆星,而不是被誤判的小行星或其他東西;其次,必須確定現代數據也觀測了相同位置,才能確認該物體是否依然存在。
第三,也要排除會定期變亮、變暗的變星,雖然全銀河系也才 150 來個;最後,必須確保這段時間內研究目標物體的位置沒有移動太多,如果目標物是遙遠的恆星或星系,那麼這問題不需要太擔心,但目標物若是距離地球相對近的恆星,那麼短短幾十年其相對運動也較大。
在考慮上述幾個條件後,研究人員從 6 億多個天體中識別出逾 15 萬個異常對象,然後繼續挑挑選選、刪刪減減,排除鏡頭污漬、小行星等斑點,發現還是有約 100 個物體無法解釋,白話來說:有 100 多個恆星消失在較新的數據中。
一顆恆星要消失在現代數據中,它得先膨脹成紅巨星或經歷超新星爆炸,而這兩種過程都會使恆星爆亮,尤其超新星爆炸過程突發的電磁輻射甚至可以亮過整個星系。但研究團隊表示,這百顆「消失」恆星在這段期間內,都沒有被找到明顯的紅巨星或超新星跡象,除非這是某種我們未知的宇宙學過程,否則難以解釋,用平常最不可能的外星訊號來解釋還比較誘人。
類似的想法過去已有其他研究提出,比如被懷疑具有高度文明發展的恆星 KIC 8462852——它的光度變化驟升驟降,一些科學家指出也許是超高階太空工程「戴森雲( Dyson swarm )」的作用結果。
科學家還無法明確解釋這些恆星消失的真相,但至少他們知道了宇宙中有大量類似物體等著解謎,隨著未來發射越來越多望遠鏡,疑問終有一天會解開。
(首圖來源:pixabay)
原文網址:https://technews.tw/2019/12/26/photographic-plate-star-vasco-alien-life-et-dyson-swarm-kic-846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