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1-09-09 | 點閱數: 1491

更新日期:2011/09/09 12:07

( Your News 記者陳楷婷台北報導)

       小蝦米扳倒大鯨魚!國立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江國興帶領的緻密天體研究小組去年年底發現,南十字座的雙星系統出現「伽瑪射線瞬變現象」,領先 NASA 團隊。

        清大緻密天體研究小組的這項成果也刊登在 7 月 20 日出刊的國際頂尖期刊「天文物理期刊通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上。

 清大緻密研究小組透過美國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觀察到南十字星中的雙星系統,是由一顆大質量恆星和一顆脈衝星(即每秒旋轉 21 次的中子星)組成。雙星系統指的是兩顆星體組成的系統,一般雙星多由一顆恆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

        脈衝星繞著大質量恆星轉,當它轉進恆星圓盤時,本身的粒子會和恆星圓盤的物質產生互動,產生比一般的 X 光更高能的伽瑪射線。

        全天中被觀察到會放出伽瑪射線的星體有 1888 顆,其中有 5 顆發生在雙星系統中。這次清大研究發現的正是發生在 5 個雙星系統之一,且是唯一一個確定由脈衝星和大質量恆星所產生的伽瑪射線。這兩顆星體約 3 、 4 年就會發生 1 次近距離接觸。

        團隊主要研究人之一譚(木百)軒人在香港,國科會記者會上他藉視訊表達喜悅。他說,宇宙每天都在變化,需要每天分析數據,「剛開始觀察一個多月都沒有什麼發現,直到去年 11 月左右終於有結果,我很興奮去和大家分享。」

        而另一位研究人員黃修慧表示,因為經費有限,不可能自己發射太空望遠鏡,所以運用美國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大發現。她也不忘呼籲政府,多支持台灣的科學研究,讓更多的科技成就為台灣爭光。

        清大緻密天體研究小組是台灣、香港、日籍南韓天文研究員組成,他們運用國際科技資源,率先發現伽瑪射線瞬變的現象。雖發生機制的原因尚未能確切解釋,但江國興表示,這發現已協助天文學和物理學界驗證許多的理論和假設。

        清大校長陳力俊讚揚研究小組有敏銳觀察力,且善用國際資源,他也期盼未來雙星作用機制的原理可以解釋,或許有機會運用到日常能源上。( Your News 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 Yahoo!奇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