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7-12-21 | 點閱數: 1381

  2017 年 12 月 20 日

丹麥科技大學的研究表明,來自超新星的宇宙射線會影響地球的天氣。圖為名為仙后座 A 的超新星殘骸。( NASA )

雖然太空中的恆星距離地球很遠,但它們有可能透過宇宙射線影響地球。丹麥科學家最近就發現,恆星在臨終前爆炸所生成的超新星,會散發離子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進而影響地球的天氣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在這項由丹麥科技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所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模擬宇宙射線對大氣層的影響,並進行長達兩年的觀察。

結果發現,恆星爆炸發出的高能量粒子會去掉空氣分子的電子,使其成為帶正電或負電的離子。

這些帶電粒子會吸附水分和硫酸,形成不會蒸發的小團塊,此一過程稱為成核現象( nucleation )。隨著這些小團塊的增長,它們會吸附更多水分,當它們足夠大時,就會形成雲朵。

如果雲量較多,氣候就比較涼爽,從而對長期氣候造成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也顯示,太陽的活動會影響進入地球的宇宙射線。當太陽處於安靜期,就像現在,較多的宇宙射線會進入地球大氣層,使地球降溫。

而在太陽活躍期,它的電磁輻射會阻止很多宇宙射線抵達地球,致使地球大氣層的雲量較少,所以氣候會較溫暖。

研究人員主張,這些宇宙射線加上太陽的活動,與 10 世紀左右出現的中世紀溫暖時期( Medieval Warm Period ),以及 13 世紀左右出現的小冰期( Little Ice Age )有關。

該校主導這項研究的史文斯馬克( Henrik Svensmark )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解開了來自太空中的粒子如何影響地球氣候的謎團。

他說:「這使人們了解,太陽或超新星的活動所引發的改變如何影響氣候。」

新聞出處: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2/20/n9976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