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7-10-05 | 點閱數: 1164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17-10-04

美聯社報導,距離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Sputnik)發射之日已經過了 60 年,如今把史普尼克送進軌道的火箭,其改良版仍然在俄羅斯太空計劃中擔任台柱。這雖顯示俄國科技之高超,卻也是俄國未能在過往成就上持續累積的象徵。
不若冷戰時期(Cold War)美國與蘇聯把太空當作競賽的關鍵領域,太空研究目前似乎已在克里姆林宮的排序上落到後頭。
1957 年 10 月 4 日, R-7 火箭將史普尼克衛星送進軌道。現今把太空人送進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唯一載具─聯合號(Soyuz)推進器,就是 R-7 火箭的改良版。
蘇聯另外設計出來、被用來發射商用衛星進入高層軌道的「質子」火箭(Proton),則是在 1960 年代開發出來的。
這兩種火箭都因其可靠性,建立起卓著聲譽,但它們的紀錄卻因近幾年一連串發射失敗而染上汙點,讓人質疑俄國太空產業是否有能力維持與過往相同的高生產標準。
「質子」與「聯合號」於 2016 年曾發現故障問題,源頭得上溯至工廠生產瑕疵。在俄國佛洛尼斯(Voronezh)的這處廠房,同時為這兩種火箭製造引擎。
為了替換缺陷零件,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把超過 70 具火箭引擎退回生產線,導致「質子」火箭停止發射一整年。
這次暫停發射,損害了俄國在全球商用衛星發射市場上的地位。去年俄國在發射數量上,首度同時落後美國與中國大陸。
現在客戶愈來愈偏好新穎、更有效率、更可負擔的選擇,像是美國企業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建造的火箭獵鷹九號(Falcon 9),這家公司藉由讓火箭可重複使用,已替降低成本開創了新局面。

新聞出處: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37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