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7-08-29 | 點閱數: 1270

台灣醒報  2017/08/28

圖說: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教授認為,台灣航太科技能朝解決太空垃圾發展,除了商機無限之外,也能造福全人類。( photo by 臺大物理學系)

圖說: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教授認為,台灣航太科技能朝解決太空垃圾發展,除了商機無限之外,也能造福全人類。( photo by 臺大物理學系)

太空垃圾氾濫,各國紛紛開始研發解決之道,希望能在情況惡化之前,有效減量。資深天文學教授孫維新 25 日轉播福衛五號升空直播時指出,太空垃圾已經成為一大隱憂。目前已有網子捕捉、電場吸引,或是爆炸推離軌道等方式,希望有朝一日能解決問題。

自從 1957 年蘇聯史普尼克一號升空以來,人類已經執行了無數次的太空任務。根據《NASA》的統計,目前有高達 50 萬片太空垃圾正在以高達 2 萬 8 千公里的時速環繞地球,極有可能對衛星或是太空梭造成傷害。

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教授在轉播福衛五號升空時就表示,目前太空中有 7 千多顆衛星正在環繞地球,若不正視太空垃圾這個問題,總有一天會對運行中的衛星造成很大的影響。他指出,現行的衛星在任務結束之後,並沒有退場機制,只能希望衛星能慢慢掉回大氣層並燃燒殆盡,但目前仍有許多衛星或是火箭殘骸在太空中飄盪。

為了解決太空垃圾日益增加的問題,世界各國已經陸續研發各種措施,包含使用網子捕捉、將退役的衛星拉回大氣層、利用電場吸引垃圾,或是利用爆炸將垃圾推離運轉軌道等方法,日本宇宙航空機構 2 月就曾嘗試透過電場吸引垃圾,但最後因為無法有效佈署裝置,以失敗告終。

美國 BBN 科技公司也與密西根大學合作研發「太空殘骸清除系統」( SpaDE )。該計劃將針對特定太空垃圾引爆氣體脈衝,導致遭瞄準的太空垃圾被推向地球,最後掉進大氣層並燃燒殆盡。

新聞出處: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828-7U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