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6-08-20 | 點閱數: 1081

風傳媒作者郭佩凌 | 風傳媒 – 2016 年 8 月 19 日

參與 2004 年南亞海嘯、 2005 年美國卡翠那颶風、 2008 年南極威爾金斯冰架崩解、中國四川強震、 2009 年莫拉克颱風、 2011 年日本福島強震海嘯等支援角色的福衛二號,因系統老化,反應輪損壞無法修復,在運行 12 年後正式功成身退。

媒體報導,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簡稱福衛二號,是中華民國自主擁有的第 2 顆人造衛星,關鍵零組件原本由德商製造,但德國政府管制技術,不願意核發輸出許可,後改由法商研製。

當中,福衛二號兼具「遙測」與「科學」2 大任務。白晝地區拍攝的影像資料可應用於國土規劃、資源探勘、環境保護、防災救災等;當衛星運行到黑夜地區( eclipse )時,則對高層大氣象上閃電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觀測,並將結果提供做為科學實驗研究。

 

福衛二號在高度 891 公里的軌道上運行 12 年,共對地表拍照 255 萬 5643 幅,照相面積超過 4 萬個台灣,約全球陸地總面積 10 倍,所創造的營收金額約新台幣 6 億元,另提供價值約 11 億元的影像資料供政府及國內學術單位使用。

反應輪損壞無法修復 影響鏡頭的調校

媒體報導,福衛二號總計有 4 個控制攝影鏡頭的反應輪,在 2011 年及 2016 年 6 月各壞 1 個,已嚴重影響到福衛二號鏡頭的調校,讓衛星無法精準控制姿態執行任務,等於是本來可以拿著相機朝任何角度拍攝,但損壞後就無法自由轉動相機,在無法修復下,太空中心宣布福衛二號除役。

月前,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王作臺曾說明,於 2004 年 5 月發射的福衛二號,原始設計是使用 5 年,但截至今年已超過使用年限的 1 倍。「因為系統老化,發生故障後只能同意除役」。

目前接替福衛二號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是第 1 顆台灣自主研發的衛星,未來升空後,每 2 天通過台灣上空一次,繼續進行為期 5 年的國土監測任務。確切發射日期,目前仍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和 SpaceX 公司密切磋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