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用史上最強天文儀 台灣8計畫入選
人類建造史上最強電波望遠鏡 ALMA ,解析度之高相當於從墾丁可以清楚看見一○一大樓頂端的一塊錢硬幣,全世界天文學家爭相競逐使用,台灣於入選的一百一十二項觀測計畫,佔了八件。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 ALMA )」九月三十日開放第一回合「先期科學觀測」,為期九個月約五百至六百小時的觀測計畫。全世界天文學家熱烈回應、爭相競逐使用這項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全球有九百多件申請案,最後一百一十二項觀測計畫入選,台灣佔了八件,其中七件來自中研院天文所、一件來自於清華大學天文所。
台灣第一位接收到 ALMA 觀測資料的科學家、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王為豪表示,宇宙中伽瑪射線爆所產生的亮度極亮,就好像是遠遠的看見烽火台,可以推測那邊應該有什麼事發生,因此研究伽瑪射線爆成為探測遙遠宇宙的工具。
他利用 ALMA 對準九年前發生伽瑪射線爆的位置,觀測星系氣體與塵埃所釋放出來的次毫米輻射,進一步了解星系中有多少顆年輕的恆星,藉以釐清星系的演化,這是從前的天文望遠鏡所無法達到的解析度。
研究計畫也入選的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員李景輝,利用 ALMA 精細的角分辨率,為一顆獵戶座的年輕恆星所發出的噴流繪圖,以測量噴流的旋轉速度,並可確認噴流在恆星形成中是否具有移除多餘角動量的作用。
此外,中研院天文所、中山科學研究院、磁震科技公司和啟昌工業公司共同製造兩輛負責維護天線接收器的「前段維護特種車」,挑戰高海拔的引擎、油壓器、空調等製造功力。首輛車以國花「梅花」命名,八月已抵達智利並成功通過五千公尺高海拔服務檢測。第二輛車將以「藍鵲」命名,昨天裝載上船,預計十二月初經由海運送抵智利。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表示,透過天文所、學界與業界廠商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努力,在全球科學發展的設備與進程上,台灣作出重要的貢獻。
世界最強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 ALMA )計畫設置於智利北方 5 千公尺的高山上,由歐洲、美國、日本與智利共同合作建置 66 座天線陣列,預計 2013 年竣工,現已完成 20 座天線。
ALMA 計畫是在毫米波和次毫米波段進行觀測,這種波段的波長較可見光長約 1 千倍。當陣列完成後,將可提供 5 毫角秒的解析度,約是哈伯太空望遠鏡的 10 倍,屆時就能利用高解析度觀測宇宙,與現行理論進行驗證,協助天文學家研究宇宙初始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