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臭氧層物質排放量上升,科學家震驚
分享 2018-05-18 · 網管 · 科學新知 · 點閱數:871
2018 年 05 月 18 日
科學家發現,破壞臭氧層的關鍵化學物質 CFC-11 排放量急劇且不明所以地上升,而這種化學物質早已被 196 國簽署的蒙特婁議定書( Montreal Protocol )禁止。
法新社報導,根據夏威夷公立毛納羅亞觀測站( Mauna Loa Observatory )等偏遠設施的測量結果,這種化學物質 CFC-11 的來源或再生產地為東亞。
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網站報導,發現 CFC-11 排放量上升的是任職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的蒙特茲卡( Stephen Montzka )和同僚,他們監測大氣中的化學物質。他說:「我已經從事這項研究 27 年了,這是我見過最令人意外的現象,我因此而震驚。」
臭氧層位在地表上方 10-40 公里處的平流層中,能保護地球生物,免於曝露在致命的紫外線輻射下。
1987 年簽署的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工業噴霧劑,比如會分解臭氧的氟氯碳化物( 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而這個問題在南極洲上空尤其嚴重。
眼下南極上空「臭氧破洞」已出現明顯的復原跡象。
針對上述發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發表聲明說,「直到本世紀中期,臭氧層仍有復原希望」。不過,「若全球 CFC-11 排放量繼續上升,將使這種復原進程不保」。
任職英國瑞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 )的赫格林( Michaela Hegglin )說:「這項研究結果凸顯出,我們不可將環保法規視為理所當然,而必須加以捍衛,因此透過監控以確保法規獲得遵守勢在必行。」
(首圖來源: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