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探行星撞地球隕石坑 科學家有新突破
作者楊昭彥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6 年 5 月 7 日
科學家在墨西哥外海的挖掘工作有新突破!環境網站 ENN 6 日報導,科學家在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一處海上平台經過數個星期的挖掘,終於挖到地球遭小行星撞擊年代所遺留的岩石。
這顆小行星撞地球據信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鑽探工作領導人、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in London)地質學家摩根(Joanna Morgan)表示,「這可能是過去 1 億年以來最重要的事件。」
自 1980 年代起,科學家就知道現今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附近是當初小行星的撞擊點。這個名為希克蘇魯伯(Chicxulub)的隕石坑直徑約為 125 英里,是由一顆大小為紐約市史塔登島(Staten Island)的隕石在 6,600 萬年前撞擊地球所產生。隕石撞地球力道極強,相較之下,核彈爆炸不過是鞭炮等級的規模。高溫使得數百英里外都冒出野火,緊接而來的是無預期的低溫。硫磺、灰塵、石礫籠罩天空,黑暗降臨,地球好一陣子都不是原本的面貌。
摩根表示,「我認為有數個月的惡劣情況。」而她的說法還只是低估。有科學家相信,在這段地球歷史的黑暗篇章中,有 75%的生物滅絕,包括恐龍在內。
研究人員過去已曾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進行採樣,但這次由「歐洲海洋鑽探研究學會」(European Consortium for Ocean Research Drilling)進行的鑽探行動,特別鎖定了隕石坑未曾被研究的關鍵區域─撞擊時在隕石坑中央產生的「環峰」(peak ring)。研究團隊共同領導人、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地質學家古立克(Sean Gulick)表示,鑽探環峰有助於研究人員更瞭解當初的撞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