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4-02-06 | 點閱數: 1294

 2014 年 2 月 5 日

  • 海洋溫度正在「步步高升」!過去 60 年間台灣附近海域溫度已經提升 2 度,造成颱風形成速度增快、豪大雨發生更加頻繁。( photo by 汪中和提供)看相片

    海洋溫度正在「步步高升」!過去 60 年間台灣附近海域溫度已經提升 2 度,造成颱風形成速度增快、豪大雨發生更加頻繁。

 

【記者李慕義台北報導】海洋溫度正在「步步高升」!過去 60 年間,台灣附近海域溫度已經提升 2 度,造成颱風形成速度增快、豪大雨發生更加頻繁。專家提出警告,近年颱風的風速、威力均為前所未見,去年侵菲的海燕颱風,衝擊程度甚至比龍捲風更甚千倍,提醒民眾提高防災意識。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去年 9 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公布了 21 世紀全球均溫趨勢圖,指出地球溫度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幅度也非常大。而地球 90%的熱能累積在海洋之中,地球暖化造成在深達 2 千公尺的海水層中,溫度不斷上升、熱能也不斷累積。

汪中和說,過去 60 年中,台灣附近海域的海水溫度已提升了 2 度,溫度的提升除顯示有豐富熱能蘊藏在海洋外,還代表了有相當規模的能量儲存在海洋當中,這些能量會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的生活。

【兩大氣候衝擊】

海洋大學應地所教授陳明德受訪時也提醒,海洋溫度上升將導致的許多負面影響,「海洋溫度上升會造成海水面上升、颱風發生機率增加、漁獲量減少、珊瑚礁及共生生物死亡等等。」陳明德說,科學家估計,若本世紀末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能控制在 560ppm 以內,全球海洋平均溫度將上升 3 度;然而,以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速率來看,本世紀末超過 560ppm 的機率很大。

汪中和說,海洋溫度上升直接造成兩大氣候衝擊,第一是颱風形成的速度越來越快,第二則是頻繁的豪大雨。根據統計, 2013 年整個西太平洋生成了 31 個颱風,是 2010 年 14 個颱風的 2 倍。雖然數量高低可能是由颱風的「10 年多寡循環」所致,然而整體海洋溫度升高,將使颱風越來越容易形成,若未來海洋溫度沒有下降,颱風數量也恐怕難以回到「低點」。

【威力更甚龍捲風】

氣候暖化也造成前所未見的颱風風速、雨量, 2013 年底侵襲菲律賓的海燕颱風,是歷史上第一個風速超過每小時 300 公里的超級強烈颱風,威力更甚卡崔娜颶風。汪中和表示,過去這樣的風速,只有龍捲風才有可能達到,但是不同的是龍捲風的影響範圍只有數百公尺,而颱風卻能在海、陸涵蓋數百公里的範圍,衝擊程度多了千倍以上。

「過去數年中,民眾對於頻繁的超大豪雨所造成的災害印象深刻,世界各國也都發生了豪大雨的衝擊。」汪中和提醒,當地球均溫上升 1 度時,大氣層中所容納的水氣會增加 1 萬個滿水位三峽水壩的水量,而當海洋溫度增加時,會蒸發出更多的水氣,這些大量的水氣儲存在大氣層中,以超大豪雨的形式回降到地表,造成災害,民眾應提高防災意識。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受訪時同樣指出,全球颱風強度將有所提升,「海洋溫度的上升是一個清楚的事實,海洋溫度的上升是颱風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未來全球的颱風、颶風強度都會增加。」許晃雄也提醒,海燕颱風的超強威力是否全部因海洋暖化所致,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因此勿聚焦海洋暖化而忽略其他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