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8-07-20 | 點閱數: 1040

  2018 年 07 月 19 日

( Creative Commons )

在外太空的題材上,好萊塢總是給我們以驚險的刺激。像《地心引力》( 2013 )和《火星救援》( 2015 )這樣的電影,外太空常常被描繪成充滿著敵意和不可預測的危險,等著那些敢於冒險離開舒適地球的勇士們去探索。

然而,在這個以人類為中心的宇宙舞臺,好萊塢的電影只是故事而已。沒有人真正願意看到宇航員被殺或被困在太空中。我們都希望享受星際科學帶來的成果,比如確定哪些行星可以容納人類生命,或者確定人類是否是獨自在宇宙中。

問題 1 :但是,除了關心宇宙如何影響我們人類之外,我們是否應該反過來關心宇宙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也是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且稱之為地外環境倫理問題。太多人忽略了這個領域太長時間。而我們應該如何重視宇宙則取決於另外下面兩個有趣的哲學問題。

問題 2 :我們最有可能在其它地方發現的生命類型是微生物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生命形態?大多數人會接受每個人都具有其內在價值,並且不僅與他們對別人的用處有關的觀點。

後來人們開始接受哺乳動物,鳥類和其它動物也是如此。那麼微生物存在呢?像阿爾伯特史威澤和保羅泰勒這樣的哲學家以前認為所有生物本身都有價值,顯然包括微生物。然而,哲學作為一個整體尚未就是否同意這種所謂的生物中心主義達成共識。

問題 3 :對於行星和其它不適宜生命生存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其環境價值?可以說,我們之所以關心地球上的環境,主要是因為它支持著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如果是這樣,我們可能會將同樣的想法延伸到其它能夠支持生命的行星和衛星上。

但是這並不適用於那些已經「死亡」了的行星。所以有些人提出了一種名為審美價值的觀念,即某些東西應該被珍惜,不是因為它們有用,而是因為它們在審美上是有價值的。他們不僅將此應用於偉大的藝術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還將其應用於地球環境的某些部分,如大峽谷。但這也同樣適用於其它行星嗎?

外星環境

假設我們可以回答這些理論問題,我們就可以繼續討論有關太空探索的另外的四個重要實際問題。

問題 4 :我們是否有義務保護其它行星上的環境?當派遣宇航員、儀器或機器人到其它星球時,顯然有重要的科學理由讓它們確保沒有攜帶地球生物並將其放在別的星球上。否則,如果我們發現了生命,我們就不能知道它是否來自其它星球,更別提完全清除它的風險了。但是科學的清晰度是最重要的嗎?我們是否也需要開始考慮銀河系的環境保護了?

問題 5 :除了生物污染之外,還有什麼行為會違反保護行星環境的義務呢?鑽取巖心樣本,或者將儀器遺留下來,還是在泥土中留下輪胎印?

問題 6 :那對於小行星呢?正如《對話》雜誌上所報導的那樣,人們正在開發著相關技術,以收穫數以萬計的礦物財富,這些財富被認為存在於小行星上。但沒有人將小行星視為我們需要保護的環境。

問題 7 :還有哪些因素可能會成為抵消支持在太空中依道德而行事的論據呢?智力、科學、功利、利潤驅動,是否可以凌駕於我們的義務之上?

我們還需要考慮這裡不可避免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知道太空任務會帶來什麼好處;我們也不能確定沒有給訪問的行星帶去生物污染。我們應該如何權衡風險與回報?

太空探索也直接提出了我們與地球之間關係的問題——一旦我們克服了火星這樣的行星地球化的技術難題,或者找到了到達可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方法,就出現了下面這個在未來非常重要的問題。

問題 8 :鑑於地球不是人類唯一的潛在家園,一旦我們真的能夠居住到別的星球,那我們現在保護環境的理由仍然存在嗎?

新聞出處: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7/19/n10573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