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8-04-13 | 點閱數: 1105

TechNews科技新報  2018 年 04 月 12 日

地球的南北極被厚厚冰層覆蓋,但木星的南北極卻由超巨大氣旋盤據,最近木星探測器朱諾號( Juno )送回木星北極的驚人紅外圖像,只消一眼就能感受木星大氣的複雜性。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同時也因能影響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形成與演化過程而占有重要地位。透過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於 2016 年 7 月 4 日進入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探測器,科學家可以了解更多有關太陽系起源的知識。

朱諾號攜帶的眾多科學儀器都在努力沿路拍攝木星並傳回地球,黑白照片經彩色加工處理後,看起來就像一幅幅神祕印象派畫作。日前,朱諾號近距離飛越木星北極,並透過「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 Jovian Infrared Auroral Mapper ,縮寫 JIRAM )送回最新紅外圖像,首次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展示這顆行星的北極颶風型態。在此之前,科學家只能猜測木星北極可能長什麼樣子。

NASA 朱諾號團隊將這批數據收集製成木星北極 3D 動畫,可以看到北極大氣被中心一個巨大反氣旋颶風控制,另有 8 個圍繞在中心的次級颶風,直徑約 4,000~4,600 公里。黃色區域表示溫度較高(或木星大氣層更深處),黑色區域則表示溫度較低(或更接近木星大氣層層頂處),在首圖照片中,最亮地區其亮度溫度約 260K (-13°C ),最暗地區的亮度溫度則約 190K (-83°C )。

亮度溫度( brightness temperature )是一種表達物體在特定頻率輻射強度的假想溫度,並不是典型意義上的華氏或攝氏溫度,依賴於輻射機制,因此與輻射體的物理溫度有很大差別(儘管理論上可以構造一種裝置由輻射源加熱,使真實的物理溫度等於亮度溫度)。

木星大氣變化萬千,令人眼花繚亂,自從進入木星極軌道以來,朱諾號已經完成近 2 億公里的飛行里程,但朱諾號也即將於今年 7 月 16 日結束使命,像卡西尼號一樣墜入行星大氣層燃毀。雖然 NASA 很可能將任務再延長 2~3 年,但一切還在審查中。

這裡可以看到木星的其他美麗照片。

(首圖來源:NASA

新聞出處: https://technews.tw/2018/04/12/juno-jupiter-brightness-temperature-jiram-north-pole-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