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網管 - 科學新知 | 2018-03-23 | 點閱數: 1082

TechNews科技新報   2018 年 03 月 22 日 

目前,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但歷史紀錄上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卻是舒爾茨星,在 7 萬年前曾以不到 1 光年的距離掠過,史前人類有可能曾在夜空中看過它。一項新研究發現,舒爾茨星帶來的後作力至今還未消散,比如有數百顆太陽系彗星因舒爾茨星引力影響而改變軌跡至今。

舒爾茨星( Scholz’s Star ,全名 WISE J072003.20−084651.2 )是位於麒麟座方向、目前距離太陽約 20 光年、靠近銀河平面的一對聯星系統,主星為一顆紅矮星,伴星可能是 T5 棕矮星,系統總質量僅 0.15 太陽質量。

2015 年由羅徹斯特大學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的一篇研究,首次提出舒爾茨星曾在大約 7 萬年前、人類祖先首次從非洲遷出之際,從距離太陽系 0.8 光年處的歐特雲外圍( Oort cloud )悠悠掠過。

雖然它是一顆非常黯淡的紅矮星,亮度比晚上肉眼可見的星光還要暗 50 倍(正常情況下它隱在黑暗中),但由於紅矮星具有磁性,可能會短暫「爆發」而變亮,若當時有發生這種罕見火花事件,人類祖先就可能從空中看到這顆散發微弱紅光的恆星幾分鐘~幾小時。

▲ 舒爾茨星藝術想像圖,主星為一顆紅矮星,伴星可能是 T5 棕矮星。( Source :羅徹斯特大學

不過當時研究人員表明這對聯星系統並不會干擾或推擠歐特雲中的任何物體,直到最近一項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的研究反駁了上述解釋。

新研究主要作者包含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天文學家兄弟 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 、 Raúlde la Fuente Marcos 和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 Sverre J. Aarseth ,他們分析了 339 個擁有雙曲線軌道( hyperbolic orbit ,註 1 )的太陽系天體,透過模型計算出天體的輻射點( radiant ,註 2 ),確定有幾 10 個歐特雲天體的運動軌跡受到舒爾茨星引力偏移。

正常情況下,這些歐特雲天體的位置應該「恰到好處」分布,但研究人員計算發現來自雙子座方向的 36 個歐特雲天體分布明顯「過密」,時間點上來看,它們剛好都在當時與舒爾茨星有過「親密接觸」。

有趣的是,該團隊模擬果還表明這顆恆星可能比之前計算的還要接近太陽系,大概 0.6 光年。但《 Gizmodo 》報導,有些數學家跳出來表示對新研究的結論不服,比如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數學家 Wesley Fraser 認為,雙曲線軌道上的已知物體都可能受到其他未知效應影響而改變軌跡,且團隊的數據並不是真正的隨機樣本;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物理與數學系研究員 Dan Brown 也說,研究數據精確度不足以明確說明特定物體來源。

註 1 :雙曲線軌道與大多數行星或小行星的橢圓軌道不同,路徑非常誇張,具有 V 形特徵。
註 2 :輻射點(或視輻射點)是指流星於天空中的發源處。

(首圖來源:SINC

新聞出處: https://technews.tw/2018/03/22/interstellar-interloper-scholzs-star-solor-system-comets-oort-cloud/